水產養殖亞硝酸鹽降解實用大全
- 分類:理論前沿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7-30 16:27
- 訪問量:
【概要描述】 眾所周知,水產養殖的水環境污染和水質富營養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亞硝酸鹽含量超標是集約化高密度水產養殖常遇到的問題,亞硝酸鹽可影響魚鰓中氧的傳遞,引起魚類大量死亡,養殖應高度重視?,F把各種處理方法的優劣及其原理整理匯總,供業內人士參考。
水產養殖亞硝酸鹽降解實用大全
【概要描述】 眾所周知,水產養殖的水環境污染和水質富營養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亞硝酸鹽含量超標是集約化高密度水產養殖常遇到的問題,亞硝酸鹽可影響魚鰓中氧的傳遞,引起魚類大量死亡,養殖應高度重視?,F把各種處理方法的優劣及其原理整理匯總,供業內人士參考。
- 分類:理論前沿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7-30 16:27
- 訪問量:
眾所周知,水產養殖的水環境污染和水質富營養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亞硝酸鹽含量超標是集約化高密度水產養殖常遇到的問題,亞硝酸鹽可影響魚鰓中氧的傳遞,引起魚類大量死亡,養殖應高度重視?,F把各種處理方法的優劣及其原理整理匯總,供業內人士參考。
飼料殘餌、肥料和魚類排泄物等分解產生氨氮,氨氮由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組成,游離氨對水生生物有毒,銨離子基本無毒,兩者并存且可以相互的轉化:NH3+H2O ←→ NH4++OH-,這一平衡受pH影響,pH升高時,平衡向左移,游離氨成倍增加。正常情況下NH4+會被藻類吸收利用,高密度養殖的中后期,特別這時藻類又老化的情況下,往往產生的NH4+會超出藻類吸收利用,部分NH4+通過硝化作用轉化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硝酸鹽、亞硝酸在反消化細菌的作用下還原轉化為NO、N2等,見下圖更直觀。
池塘物質轉化路徑圖
硝化作用是有兩個關鍵的共生菌群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分別是亞硝化細菌及氨氧化細菌,利用體內的氨單加氧酶和羥胺氧化酶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氨作為其唯一的氮源;硝化細菌即亞硝酸鹽氧化細菌,利用亞硝酸氧化還原酶將亞硝酸鹽氧化成硝酸鹽,亞硝酸鹽作為其唯一的氮源。值得一提的是,亞硝酸氧化還原酶是一個多重功能的酶,既可催化亞硝酸鹽的氧化,又可催化硝酸鹽的還原,不同的外界環境誘導其不同的功能,比如在缺氧的條件下它可將硝酸鹽還原。
反硝化作用又稱脫氮作用或硝酸鹽呼吸作用,即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成氣態氮化物(主要是N2,少量是N2O),主要包括四個步驟:NO3-→NO2-→NO→N2O→N2,分別利用了硝酸還原酶、亞硝酸還原酶、一氧化氮還原酶、一氧化二氮還原酶。
硝化過程是耗氧的,底層溶氧量非常重要,底泥硝化作用強度隨底層溶解氧濃度增加而顯著增強。硝化細菌比亞硝化細菌對水體pH敏感,硝化細菌進行硝化作用的最適pH范圍在8.5左右,pH偏高時亞硝化細菌能夠進行亞硝化過程,而硝化過程受阻,易造成亞硝酸鹽積累。
反硝化細菌大多屬于異養細菌,反硝化作用對溫度不敏感,-4℃~65℃都可以進行,最佳溫度為30℃~60℃,10℃~30℃范圍內溫度影響很小。
碳源種類對硝酸還原酶活性沒有明顯影響,對氧化亞氮還原酶活性有影響。當C/N比值過高時,碳源相對“過?!?,就要消耗部分NO3-作為氮源。反之,隨著C/N比值的降低,碳源相對“不足”,NO3-濃度相對升高,可促進異養反硝化作用的進行,產生反硝化作用的中間產物積累。
需要說明的是,以前普遍認為硝化細菌是指自化能自養型或認為其在硝化過程中占據主要地位,但近年來許多異養型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能進行硝化作用被報道和證實,雖然其機理和現象尚未得到解釋或解釋不盡圓滿,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并成為研制降亞硝酸鹽理想產品的突破口。
一、氧化還原法
亞硝酸鹽主要指亞硝酸鈉(NaNO2),水體中以亞硝酸根離子(NO2-)形式存在,亞硝酸根離子中的氮為中間價態,既可被氧化成NO3-,又可被還原成N2或NO逃逸,毒性降低或無毒。
1、氧化法
曾用于水產養殖的氧化物質,有過氧化鈣、過碳酸鈉、高錳酸鉀、雙氧水、次氯酸鈉、亞氯酸鈉、過硫酸氫鉀復合鹽、三氯異氰脲酸、二氯異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最常用的是過碳酸鈉、溴氯海因、二氧化氯、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等。
上述幾種強氧化劑一般作為消毒劑用,降亞硝酸鹽是附帶作用。實際養殖一般不采用氧法來降解亞硝酸鹽,因為低濃度下降解亞硝酸鹽效果不明顯,高濃度魚蝦受不了,而且容易反彈(NO3-在反消化細菌的作用下轉化成NO2-)。但作為預防還是不錯的選擇,選擇顆粒性的直達塘底,少量多次的使用,既能消毒又能抑制亞硝酸鹽,一舉兩得。
多開增氧機、增加溶氧也能消耗部分亞硝酸鹽,對養殖密度不是很大的情況效果非常明顯。
2、還原法
還原法就是將NO2-還原成N2和NO逃逸,脫離養殖系統,故比氧化法維持時間長,還原劑以有機酸類為主,如乙酸、檸檬酸、硫代硫酸鈉、尿素、硫代氨基酸,其中硫代氨基酸最為理想,反應速度快,反應的條件寬廣,是最適合養殖水體使用的安全、經濟的還原性亞硝酸鹽降解劑,離子反應方程式為NH4+ +NO2-→N2+2H2O。其次是檸檬酸、硫代硫酸鈉,尿素要在酸性的環境起作用,一般的養殖魚塘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當然,單獨使用效果不好或者不經濟,需要復配一些催化劑,目前市面上以復配硫代氨基酸為主,實際使用中也會出現有的塘效果很好,有的塘效果很差甚至沒有效果,其中的原因就不展開分析了,有興趣的可搜索我們深入交流。
由于此類產品刺激性非常小,見效快,同時能減輕氨氮含量超標的毒性,非常適合亞硝酸鹽偏高時的急救使用。當然,此類產品也只能處理水體中的亞硝酸鹽,由于底質源源不斷生成的亞硝酸鹽,則要多次使用和聯合其它的方法解決。
二、硝化作用法
1、細菌直接分解法
利用兩類能直接處理亞硝酸鹽的細菌,即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在有氧的條件下能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反硝化菌在缺氧條件下將亞硝酸鹽還原成N2或氮氧化物,值得注意的是反硝化菌也能將硝酸鹽轉為亞硝酸鹽,最終會還原成N2或NO,我們知道塘中的溶解氧不足反硝化作用更容易發生,有因反硝化細菌把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使其上升而導致死魚情況發生。
硝化菌屬于化能自養菌,生長繁殖速度慢,要20小時以上才能繁殖一代,硝化細菌有耗氧問題,反硝化細菌在特定條件下有升高亞硝酸鹽的風險,得注意用量,加上菌成活率方面的原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降解亞硝酸鹽的效果目前并不理想。有個別單位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經過層層篩選和基因重組、雜交育種出來的優良品種,生長速度大大提高,適應力強,效果理想。
充分了解兩種細菌的特點,在增氧設施到位、天氣晴好,選擇優良菌劑產品,預防使用,效果還是相當不錯。
2、亞硝酸鹽還原酶分解法
亞硝酸鹽在亞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氨: NO2-+6e-+7H+→NH3+2H2O,利用亞硝酸還原酶降解亞硝酸鹽是很好的思路,用量少,不耗氧,副作用是減緩了池塘氨氮的轉化。
亞硝酸還原酶可由巨大芽孢桿菌發酵和特定乳酸菌發酵獲得,既可添加在飼料中預防使用,也可救急時使用,特別適合氨氮不高而亞硝酸鹽高的池塘。
3、氨氧化酶系鈍化法
前已述訴亞硝化細菌及氨氧化細菌,利用體內的氨單加氧酶和羥胺氧化酶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使此氨氧化酶系失去活性自然就減少了亞硝酸鹽,副作用是減緩了池塘氨氮的轉化。
4、硝酸鹽還原酶鈍化法
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主要是由硝酸鹽呼吸異化型還原酶參與進行的,使此還原酶失去活性的鈍化劑,以復配的硫化雙氨最為理想,其不影響其它微生物生化酶活性。在池塘使用此鈍化劑后,能提高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和硝化速率,降亞硝酸鹽的效果可維持近一個月左右。
二、生態抑制法
利用池塘的生態系統,根據池塘的物質、能量轉化路徑,有針對性地對亞硝酸鹽進行預防抑制、消耗利用,更經濟、安全、持久地從根本上解決亞硝酸鹽超標問題。
1、肥水法
加快水體藻類生長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亞硝酸鹽的濃度。當水體亞硝酸鹽偏高時,氮肥是比較充足的,所以肥水主要補充碳肥如糖蜜粉、氨基酸肥水液、腐植酸鈉,“碳氮平衡”有利藻類繁殖;嚴格控制氮肥、適當補充磷肥達到“以磷促氮”的目的??墒褂弥参锷L調節劑如復硝酚鈉,根據情況補充微量元素如貝殼粉,以及硅肥如硅酸鈉,鈣肥如碳酸鈣等。
從生態的角度,肥水法值得推廣,但肥水法受天氣影響比較大,持續陰天或雨天、低溫藻類難以繁殖,同時屬于預防抑制措施,水體亞硝酸鹽濃度在0.35mg/L以上和需要急救時則不實用。
肥水法會影響水體透明度,需要經常用凈水的EM菌類凈化水質,效果比較理想,既促進藻類新陳代謝,有消耗了有機質,此時的水體營養成分也適合EM菌繁殖。
2、微生物間接抑制法
水產養殖用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及復合EM菌,與硝化、反硝化細菌不同,這幾類細菌屬于非化能自養菌,并不能直接吸收轉化水體的亞硝酸鹽。利用此類微生物降解養殖池中殘余的餌料、水體中的有機物,促進藻類新陳代謝,增加水體溶氧,既能減少亞硝酸鹽的生成,有能促進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環而降低亞硝酸鹽。
合理使用有益微生物既能降氨氮,同時有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減少魚類疾病,預防亞硝酸鹽效果也是顯著的。
三、其它有效措施
1、換水
換水是生產養殖管理中經常使用的方法,該方法適應于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的小型養殖水體,要求遵循換水的基本技巧,勿大排大進。換水法控制亞硝酸鹽屬于治標不治本,宜結合其它方法和措施使用。
2、吸附法
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質,如沸石粉、硅膠、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劑,將亞硝酸根吸附在其結構中。這種方法在生產中廣泛使用,許多底改產品均含有吸附劑成分。其優點是作用時間短、成本低,缺點是用量大。
3、微生物床法
在池塘水面規劃區域,放置陶粒、塑料小球等表面積大的介質,潑灑所
需要的微生物,讓其粘附在介質上,分泌多糖聚合物連接形成生物膜,由于生物膜的保護,定向培養的微生物可穩定、持續地發揮其分解有機質及促硝化的作用。
4、種養水草法
在池塘的部分區域種植沉水或浮水植物,如伊樂草、苦草、水白菜、空心菜等,利用水草的生長,吸收利用水體中的氨氮,減少亞硝酸鹽的生成。螃蟹、青蝦、羅氏蝦、蛙類等小型水產動物可用,水草也是這些水產動物脫殼生長、棲息場所。種養水草也是技術活,水草腐爛將敗壞水質,同時很費人工。
5、底部排污法
通過定期的排除池塘底部累積的殘餌和糞便,減少水體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精養池都有底部排污系統,土池也可改造安裝底部排污系統。排除的殘餌和糞便可以種養蔬菜和養殖貝類,以免污染環境。
總之,解決池塘亞硝酸鹽超標問題,首先還是以預防為主,養殖過程中得注意水質、底質的科學調控,建議以微生物為主,其他輔助;高度重視底部溶氧,根據自身條件和因果關系,多方法與措施聯用,不能怕麻煩;急救過后,得重建池塘正常的物質轉化及微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